关停,限产,罚款,加收污水处理费、电费,限制运输......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环保督查做不到的。环保重压之下,很多中小企业已经破产,地方政府也面临困境,因为大面积关停、限产直接影响了GDP,影响了税收和就业。
虽然不少印染企业加大了对染色电脑和染色集中控制等自动化设备的改造力度,但是在严峻的环保形势面前依旧是杯水车薪,人们不由得思索,在严抓环保背后,到底是为了什么?
环保大风暴席卷全国
5月,连云港化工园事件接连升级,数家工厂停产,吉华、吴中分别收到近百万罚单;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持续对纺织、印染厂进行排查,关停、限产的通知一封接一封,行业迎来巨震。
6月,南通市环保局发布市区非国控企业2017年度环境信用评级结果,黑色企业32家单位,其中黑色信用评级印染企业11家,加收污水处理费每吨1元,电费每度0.1元;环境执法监管方面,分别增加1倍、2倍监察监测频次。
9月底前,山东、长三角地区沿海港口煤炭集疏港运输全部改由铁路;2019年底前,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地区沿海港口的矿石、钢铁、焦炭等大宗货物全部改由铁路运输,禁止汽运集疏港。
开弓没有回头箭,将环保进行到底,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新一轮“回头看”已经开始,大风暴将一轮接着一轮,试问多少企业可以HOLD住?
为什么中央一定要重拳出击?为什么环保查的如此严格?为什么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一方面又拼命的抓环保关停企业?